梁朝伟饰演的南江(右)与郭富城饰演的磊乐在戏中有颇多对手戏。
由翁子光执导的港片《风再起时》,集结两大知名男星郭富城、梁朝伟首度同台飙戏,拍摄当年「四大探长」的传奇故事。电影上映后,口碑两极分化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片采用了小众非线性的电影结构模式,将碎片化的剧情通过几个人物以及与他们关联的主题逻辑,连结在一起。这在港片中,是非常少有的新颖表现手法。\葛若凡
电影《风再起时》拍摄手法新颖,可是,这亦使其作为一部商业电影,在观赏性和思维连贯性造成一定的影响。另外,过于突出导演的个人风格,让影片处于商业片和文艺片之间的尴尬处境。
旧题材新角度
,,欧博Allbet(www.allbet8.vip)是欧博集团的官方网站。欧博官网开放Allbet注册、Allbe代理、Allbet电脑客户端、Allbet手机版下载等业务。
选材上,「四大探长」的历史传奇故事,已经成为香港流行文化和都市传说的象征符号。但这个题材的影视剧,已经被拍遍了。「四大探长」的事迹,并非什么新鲜事。观众对曾经叱咤香港的四大华人探长吕乐、蓝刚、颜雄、韩森的经历,耳熟能详滚瓜烂熟。选择这一题材,就得要找到全新的切入点,一个新颖的、有悬念的角度。在这一点上,导演翁子光的角度是足够细腻,用人物本身作为索引,将几个人物串联成一个主线,这几个人物碎片化的故事,用人物串联的逻辑结合在一起,成为了非线性的结构。这样叙事结构的著名代表作,是1984年由瑟吉欧莱昂(Sergio Leone)导演的《美国往事》(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)。
《风再起时》描写20世纪70年代,香港廉政公署成立。调查主任李子超(许冠文饰)对贪污的探长进行追捕,曾经因拒绝受贿而饱受同僚压迫的警察磊乐(郭富城饰)与南江(梁朝伟饰)动脑筋想要改变现状,共同建立新的警察贪污系统,并凭借权术和贪腐一步步坐上总华探长位置。权利的膨胀导致各方势力失衡……风再起时,历史交替,廉政公署的出现,磊乐与南江想只手遮天,只可惜今时不同往日,黑金的年代早已过去,这些人的黄粱一梦也落幕。
角色铺排不够
在剧情塑造上,该片不同于其他描写「四大探长」的电影,着重于犯罪、暴力、金钱、欲望,而是描述了戏中几个主要人物自身的矛盾性,使得人物丰满且更贴近真实,并将数十年时间跨度、(对于当时)新旧时代人物、场景,友谊与对立、忠诚和背叛等人性冲突,逐一展开。比如说心狠手辣出身市井的探长南江,热衷和擅长弹钢琴,至于郭富城扮演的探长磊乐,在片中要配合南江的钢琴伴奏跳舞。特别是南江烧掉钢琴的一段,表达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和自我矛盾冲突。
从故事整体来看,大量的细节、氛围感、剧情和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大量堆积的情绪,使得电影整体承载了太多的象征元素,从而显出了杂糅的弊端。例如磊乐从普通警员一步步走向华人总探长,他的上位经历应该是格外精彩的,可是过度宏观和碎片的叙事,让这个角色的塑造显得空洞,有些地方只能通过台词中零星的线索去推测和理解。就连电影的结尾,磊乐潜逃移居海外也草草交代。
电影却把磊乐和南江的青年时期成长写得格外细腻,使得两位探长在人物性格和形象上过度的扁平和不对称。人物在情绪的层次、情感的深度与戏剧爆发的成因上,都似乎缺乏铺陈,显得略带仓促和粗糙。
运镜阐释意境
拍摄上,导演用大量的主观镜头、长镜头和特写镜头配合俯拍/仰拍的形式,具有个人影像风格。这是一种很大胆的尝试,拍出了许多极具风格的菲林质感。过场有很多极具艺术性的空镜,去表达人物或者环境的意境,不仅仅用镜头去叙事,更用镜头去阐释一种意境。导演用极具个人文艺风格的方式去拍摄一部犯罪剧情片,是一种很特别的手法,当中有很多枪战等镜头,都更有质感。
无论美学风格、镜头设计、叙事方式,这都是港片中少有的尝试和创新。可是,或许需要表现的要素过多,风再起的时候,似乎风也无法承载这么多的心绪和期盼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
不代表本站Allbet的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评论